包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初中女生的家长!
我的女儿在步入初中之后认识了一些社会的“哥们儿姐们儿”,也留起了短发,一身男生的装扮,说话也是一个男生的模样,天天跟男生闹在一起,有的时候动作十分不妥,但她却说那都是她哥们儿没事的。
总觉得女孩子就该有女孩子的样子,不该这么出格。我想请教包老师,我的“假小子”该怎么办啊?
这位家长:
您好!对于您的这种担忧我们特别能理解,女生出现这样的情况确实会引起家长的顾虑。
有调查研究表明,像这个阶段的这样的“假小子”并不少。胎儿在脑部发育时,就有男性脑和女性脑的区别。“假小子”其实是不抵触女孩角色行为的女孩,她们只是显示出一些男孩子的性格特征。产生的原因可能存在于早期家庭教育意识中,或是部分社会文化的偏见。女孩子在传统中原有的羞涩、内向等特质在学校竞争中起的积极作用不大。特别是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女孩子们可能为了保护自己,方便沟通,也会有意识地培养一些使自己更近于男性的性格特征。无论男女,在生理和心理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儿童时期的"异性相斥"阶段,即孩子喜欢和同性玩,不愿与异性在一起。发育到青春期,则产生"异性相吸"现象,即异性间具有吸引力,容易相亲相爱。“假小子”的这种表现方式很大程度上也是亲近异性的一种方式,可以更自然地跟异性相处。她们之所以更倾向跟异性进行相处,很大程度上是觉得男生会比女生更好沟通、豪爽、大气,相处起来会少很多障碍。另外“假小子”也容易受到同性小伙伴的欢迎。
关于对这个现象引发的思考,我们不必太过担忧,耐心观察看看,多尝试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理的发展变化,是不是有向不良方向发展的趋势,还是仅仅只是停留在与人交往上面。同时让其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对自己将来的社会责任有充分的认识,帮其澄清不同性别有不同的优势,消除对女性的排斥心理。鼓励孩子也与同性保持交往,适当帮其创造这样的机会。
解答者 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师郑名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