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  > 

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休学去修车

发布日期:2015/10/16 0:00:00

包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大二学生的家长。孩子本来就读的专业还不错,成绩也还算前茅,每学期都拿奖学金,自己还有小小的创业。但是,自从在网上看到一个消息,国家采取措施发展应试教育,他回来就跟我说,自己要学习德国应试教育的孩子,掌握一门技术,将这个作为专业和未来工作努力,然后就说自己专业与机械相关,对器械很有兴趣,想休学去车间从修车开始,以后开一个属于自己的车间。您说怎么办,孩子想法是好的,但是太倔强,我们怎么协调沟通都没办法,您有什么办法吗? 

 

这位家长:

    您好,就像您所说的孩子的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休学是一件比较重大的事情。因此家长希望能够与孩子协调沟通,孩子却不愿意接受家长的建议。这时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助于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大学时期是真正认识自我的时期。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所具备的文化水平,决定了他们开始眼光向内,注重对自己进行体察和分析。注意内省,注重探求自己微妙的内心世界,力图理解自己情感、心理变化,自觉地从各方面了解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设计自我的模式。大学校园这种特殊的环境,又是十分强调独立、注重自我确立的地方,许多大学生在较大的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有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同时,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独特的社会层次及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对社会上的事有着自己的见解,他们看问题的视野可能与一般人有所不同,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心愿,渴望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一方面,他们关心社会发展,这种关心是抛开切身利益,以大视角来进行的,注重的是整个社会的提高与进步。他们热衷参与社会,对社会舆论愿意独立思考。而另一方面,由于生活阅历有限,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使他们在谈论、评价、思考社会问题时,往往带上幻想的色彩,不能十分切合实际。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还不能深刻、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这种不足与他们极强的自我概念不相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会一直困扰着他们。

    因此,以下几个建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一、理解孩子对未来各种各样竞争的焦虑及对未来就业的担忧。大二时,很多学生都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但一方面又受到社会影响意识到各种各样竞争与来自就业的压力铺天盖地,因此这个时候就会感觉到焦虑与对未来就业的担忧。

二、理解孩子希望尽快加入社会,体现自身价值的渴望。大学生在校园里的生活期限比同龄人长,这使他们与社会有一定距离。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渴望加入社会的愿望更为迫切,希望体现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尊重孩子的见解,不一昧的否认他,以平等的成人式的方式与其探讨这个选择的利弊。同时,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理解他们的局限性,会使孩子更愿意与父母探讨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希望您与孩子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达成一致的意见。

 

                  解答者: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 魏冰倩   指导老师林淄